close

打從i phone開始,至今已經約莫兩年吧,可以看見許多的觀念、硬體就此被打破,當大家開始認同蘋果所帶來的便利,突破以往的新型態機型也開始產生。
無獨有偶的,如蘋果mac電腦對微軟pc,在手機這時出現了google的android系統對抗i phone的os,兩大陣營不言而喻。
就我個人的經驗看,真的是進入了一個劃時代的地步,想想那些好像在科幻片中才能看見的螢幕觸碰轉移畫面,今天真的都可以實現,但,真的就能進入了所謂「未來」了嗎?

當我坐捷運時,我會看見至少一位在用平板電腦,或是幾位在用智慧型手機,在我年輕的時候,我戮力追求那些當時所謂先進的手機,完全不能同日而語,頂多就是有pda的手機罷了,更遑論現在還能聽mp3、或是看線上影片傳遞即時訊息、打卡拍照、下載應用程式或遊戲等等,真的現在有了智慧型手機就等於擁有一台小型電腦般,可以豐富你的生活每一刻。

你可以在例行應酬聚餐、或是等捷運、等人的時候把玩你的手機,你也可以在無時無刻想開啟「與人隔絕」模式時,啟用這些真的異常先進的小東西。
只是我常在想,真的使用這些東西的人,到底是誰?
無非是重度、中度、輕度的人們所構成的使用者習慣,而重度者當然如年輕人或是平常對於新奇事物就有在鎖定的族群,這類人往往能掌握最新科技,了解趨勢,當然對他們來說上手一點都不是問題,有問題的是沒有多餘時間可以研究。
中度玩家,這邊的範圍我想就廣泛的多,無論你是因為初探之後很有興趣的去玩,或是因為感覺「大家都在用」沒用好像怪怪的,或是你是被迫理解到「似乎不用」會導致自己脫節的不信任危機感,這些中度玩家所產生的擁有狀態,有可能使得情況變得更好、或是更壞,畢竟,大多數人使用的情況下,不免會造成行動排擠。
輕度玩家,他們也許對於電腦觀念不了,但在一些機會之下,也願意嘗試,可能了解又模糊,可能想用又覺得沒有必要,而事實上,你我的身邊很多人屬於此類人物,他們不會是年輕的,不會是中產階級,所以智慧型對他們來說,只是一種可有可無的存在。

我可以大膽的說:智慧型絕對是好,也是趨勢,但要達到每個人都願意使用,起碼要等到上個四十歲以上世代的人過了,才有可能。
至少,你我的父母,或是超過五十歲、勞力職業的人,他們需要這些東西幹嘛?

ipad的出現,讓大家可以看見電子化的未來,無論是書籍、雜誌、影片、遊戲等等,都有別以往的呈現手法讓我們感到驚艷,只是,這樣的效期能維持多久呢?
至少目前來說,會使用平板電腦的,絕大部分是重度玩家,平板電腦的價格相對高昂,功能當然比不上電話還能通話使用,因此會買的人大多數是想體驗全新3c世代,早別人搶先一步進入這個新境界。
大家看到的是,快速、便利、直接,但有些東西或許不是「越快就是越適合」或「越快就是最好」,正如同你看我打的這些字一樣,它是需要一些時間,去體會去思考,而非動幾根手指無意義的進入下一關。也或許,在ipad推出的時候,是賈柏斯早看見以後的光景,絕對是快速當道,有沒有意義不重要,如蘋果的崛起,其實就是建立在方便極簡的立意下,他有勇氣的宣布,這個只有螢幕的東西,就是你我生活的未來。

我不討厭任何科技產品進入生活,甚至我很歡迎,只是建立在快速的社會下,若人們不去思考擁有的東西所帶給自己的意義與價值,就無法從這茫茫大海中知道你所要做的選擇,正如書籍越來越少人看的情況一般,當人們選擇快速的看圖、接收不是從自己而來的第二手或第三手經驗,從電視、政論、新聞節目中不加思索的引用傳遞,所代表的只是向下沈淪汗不明所以。

在電視如此,你能選擇你要看的頻道,喜歡運動的、喜歡動物的、喜歡日本的,在網路如此,現在連手機、平板電腦也是,它帶領你能夠做到許多上個世代的人無法想像的夢,但請記得這些若不是用於使人更好,更彼此相愛,關係緊密融洽,那只是個玩具。

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散文集
    全站熱搜

    kuroro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